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医院动态

青春不 “毒” 行 —— 警惕成瘾性物质,守护少年风华

6.26 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,当我们凝视这些海报,拳头击碎毒品与药品乱象的冲击画面,恰似在敲响警钟——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,已成为守护青春的必答题。

麻精药品,本是治病救人的“天使”,可一旦滥用,就会沦为戕害身心的 “魔鬼” 。麻精药品是我国依法依规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,具有双重属性,使用得当是 “药”,可起镇痛镇静作用;使用不当是 “毒”,易产生依赖性、成瘾性,非法使用将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。这些药品,像利他林、阿德拉、莫达非尼“聪明药”,并无提高智商作用,却成瘾性大、耐受性和副作用强,极有可能抑制或损坏少年儿童大脑神经发育。“减肥药” 芬特明、安非拉酮、西布曲明,虽可能减轻体重,但会引起过度焦虑、兴奋,甚至诱发高血压等疾病。“安眠药” 硝西泮、地西泮等,虽助眠却干扰记忆力,长期过量服用可导致药物中毒。“开心药” LSD(“邮票”)、MDMA(摇头丸)类药物,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可引起感觉和情绪变化,产生错觉幻觉,导致自我歪曲、妄想和思维分裂。

更狡猾的,是成瘾性物质的伪装。一半是花朵与美好,一半是骷髅与“毒” 患,多像生活里那些迷惑人的表象!“上头电子烟” 外观和普通电子烟类似,却在其中添加了依托咪酯、异丙帕酯等毒品成分,能产生短暂欣快、放松或类似醉酒、眩晕的 “上头” 感觉,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和毒害性。还有伪装成 “奶茶粉”“跳跳糖”“邮票” 等新奇模样的,实则含有合成大麻素、LSD 等新精神活性物质青少年稍不设防,就会跌入滥用的泥沼,让药品变毒品,美好青春被碾碎。

再看这张“青春不‘毒’行” 的海报,被麻精药品 “注射器” 拽向深渊的身影,多像被成瘾性物质吞噬的人生。一旦沾染,身体成瘾、精神失控,暴力与死亡的阴影笼罩,违法犯罪的歧途也在招手。

青春本应是逐光而行的旅程,别让成瘾性物质偷走晴朗。家长们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,科普安全用药知识,关注孩子情绪和行为变化,发现异常及时提供专业帮助。社会各界也应行动起来,加强科普教育,净化网络环境,发现涉毒线索立即举报,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织密无毒的铁壁铜墙,让青春远离成瘾性物质的侵害。

6.26 国际禁毒日,让我们以 “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” 为誓,警惕麻精药品滥用,护佑青春不 “毒” 行,让生命之花,绽放在无毒的阳光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