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压氧陪护不是“想陪就能陪”!济南南郊医院李红梅主任解读陪护“能”与“不能”
在现代医疗中,高压氧治疗已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。对于儿童、老人或需要特殊安抚的患者,家属陪护确实能够提供宝贵的心理支持。然而,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李红梅主任强调,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决定了陪护工作绝非“想陪就能陪”那么简单,必须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与准备。
高压氧舱:特殊的医疗环境
高压氧治疗是在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的治疗过程。李红梅主任指出,这种特殊环境对进入者有着严格的生理要求:压力变化会直接影响耳膜、鼻窦和肺部;相对密闭的空间可能引发幽闭恐惧;同时还存在气压伤、氧中毒等潜在风险。因此,对陪护人员的筛查与对患者同等重要。
绝对不能陪护的人群,以下几类人群是陪护的绝对禁忌:
呼吸系统疾病患者:这是首要排除对象。未经处理的气胸患者、严重肺气肿疑有肺大泡者,在高压环境下可能发生肺大泡破裂,引发严重后果。即使是普通感冒、鼻塞或中耳炎患者,也因咽鼓管不通畅,在加压过程中极易导致气压性中耳炎。
心血管疾病患者: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在高压氧环境下可能进一步升高血压,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则可能因心脏负荷加重而出现危险。
其他禁忌人群:包括癫痫患者(高压氧可能诱发发作)、传染病活动期患者(避免交叉感染)、高度近视或高眼压者(可能加重眼部损伤)、妊娠期女性(可能影响胎儿)以及幽闭恐惧症患者(可能引发急性恐慌发作)。
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
李红梅主任特别提醒陪护者,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配合医护人员:
加压阶段:应通过频繁做吞咽动作、咀嚼口香糖或捏鼻鼓气等方式,主动打开咽鼓管,平衡中耳压力,缓解耳部胀痛。
治疗全程:需保持安静,避免剧烈动作,密切观察患者情况。
异常情况处理:若陪护者自身或患者出现耳痛、头晕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任何不适,应立即通过舱内通讯系统告知医护人员,必要时需果断终止治疗。
李红梅主任需指出,上述禁忌主要针对健康陪护者。某些患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人,其本身可能就是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患者(如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、突发性耳聋等),但这需要医生进行严格的个体化评估,其准入标准与作为健康陪护者的要求完全不同,绝不能混淆。
高压氧舱内的陪护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行为,直接关系到患者与陪护者自身的安全。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定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患者负责。南郊医院对陪护资格近乎“苛刻”的审查,体现的是专业的医疗精神和最高的安全保障原则。在此前提下,家属的充分理解与积极配合,才是对患者康复最好的支持。